西京学院科研工作在尾矿资源工程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近日,西京学院高山副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钼尾矿在混凝土中的可持续利用研究》(Sustainable applications for utilizing molybdenum tailings in concrete)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环境科学类顶级旗舰期刊《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中科院1区Top期刊,近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7.051)上发表。这是西京学院聚焦国家西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框架、凸显区域元素取得的最新成果。
陕西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要以陕北的煤矿和陕南的有色金属矿为主,更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矿业的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尾矿,由尾矿堆积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陕西、乃至全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2019年在校长任芳教授的大力支持下,高山副教授组建了“尾矿资源化及工程应用”核心科研团队,并确立了气固废弃物绿色节能材料开发,气固废弃物建筑构件性能研究设计和人居环境污染物控制及环境治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些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该核心科研团队在2019年还获得了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的称号。

高山副教授介绍,钼尾矿由于其物理性能稳定、化学组分与天然砂接近,在建筑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在钼尾矿取代天然砂制备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钼尾矿混凝土应用于结构工程领域,分别验证了钢筋钼尾矿混凝土柱和钢管钼尾矿混凝土柱两种结构构件。结果表明,用钼尾矿取代天然砂制备混凝土材料具有可行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都可以得到一定保证,同时钢管钼尾矿混凝土柱的形式对于增加钼尾矿的再利用率十分有利,其环境影响系数要小于钢筋钼尾矿混凝土柱。本成果扩大了钼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范围,为钼尾矿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该项研究是西京学院“尾矿资源化及工程应用”核心科研团队组建以来最为核心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该团队在解决陕西省尾矿堆存问题上做出了有效的进展。
该成果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西京学院特区人才启动基金的资助,在研究过程得到了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商洛学院)以及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的大力支持。
文/高山 图/高山